第五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于2023年2月24日-26日在北京舉行。在第五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出席并演講。
蔡昉講到,數據告訴我們中國人口的負增長時代已經來臨,從此之后我們的人口就是每年都要減少,或許個別年份出現一點小波動,但是這個趨勢是不可改變的。中國人口跨越了兩個關鍵拐點,一是人口負增長、二是進入到老齡化社會。2021年人口達峰,2022年起負增長,并非61年前再現,而是有史第一次。人口發展從此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老齡化率超14.2%,國際上定義7%為老齡化社會,14%為老齡社會,21%為超老齡社會。
蔡昉表示,人口負增長不涉及“好”“壞”判斷。一方面,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生育率降低是一個自然而然過程,各國都會經歷;另一方面,雖然中國具有一定“未富先老”特征,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負增長總體而言水到渠成,無須在樂觀或悲觀之間簡單選邊站。
蔡昉還表示,解決人口負增長要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從需求側,我們看更重要的一個最核心的就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這個共同富裕第一個是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中國畢竟有14億多人口,其中有9億多勞動年齡人口,這些因素是成為龐大的勞動力供給的源泉,也是龐大的消費市場的基礎。通過改善收入分配提高了這部分人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就意味著國內大循環更具有可持續的動力,更具有可靠性。
從供給側的目標是要挖掘生產要素的供給,如何讓勞動力更充分,如何讓資本使用得更有效率,要素的配置效率更高。這方面第一是勞動力,蔡昉表示,很多對中國經濟進行預測的人都認為中國經濟將來不會太快,甚至有可能趕不上美國,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說中國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供給是負的,但是說錯了。從勞動年齡人口來看它是負增長,但是對中國來說我們的新增勞動力核心是從農業向外轉移,把處于剩余狀態的勞動力轉向生產率更高的就業崗位。因為國際上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農業就業比重是下降的,比如發達國家的就業比重平均是3%,中國的農業就業比重是23%,因此最多的情況下中國未來走向現代化的途中可以轉出20個百分點,而一個百分點對應的就是700多萬勞動力,潛力其實比很多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的正增長還要大得多的多,“大家可以隨便算一算,一個百分點相當于好多國家的全部勞動力,20個百分點,很多集團國家加起來的總量都比我們低。”
本文源自:金融界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