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接二連三,盈利增速沒有20%,都不好意思說話我們旗幟鮮明地為銀行股打call,積極看多2022年銀行板塊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這樣評價近期公布的上市銀行2021年業績快報
截止到目前,已有江蘇銀行,常熟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蘇農銀行和成都銀行6家上市銀行陸續發布業績快報,凈利潤增幅表現亮眼,普遍高于20%。
上市銀行業績報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二級市場的表現。
截至1月12日收盤,今年以來的7個交易日里,上證指數下跌1.16%,銀行板塊卻逆勢崛起,漲幅約為4.2%,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二,僅次于房地產板塊,成都銀行漲超16%這樣的喜人勢頭能否延續下去
多家銀行凈利增幅創新高
1月11日晚間,江蘇銀行公告,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637.71億元,同比增長22.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6.94億元,同比增長30.72%,凈利增幅領跑上市銀行。
同來自江蘇轄區的常熟銀行,2021年度實現營業收入76.53億元,同比增長16.27%,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21.84億元,同比增長21.13%,增幅創近三年新高。
蘇農銀行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11.48億元,同比增長20.72%,增幅為近十年最高,成都銀行于1月4日發布業績預增公告,成為2022年首家披露業績預測的銀行根據該行初步測算,預計全年實現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將增加10.85億—15.07億元,同比增長18%—25%,業績增速有望再創新高
除了城商行,農商行外,股份制銀行的業績表現同樣出色。
2021年度,興業銀行實現利潤總額953.1億元,同比增長24.3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26.8億元,同比增長24.10%,增幅創九年新高。另外,如果Photoshop中粘貼的群組和圖層因為不支持某種功能而無法保持Illustrator的可編輯性,那么圖像可以盡可能保持視覺真實感,更接近其原有的視覺效果。
中信銀行也發布了業績快報,去年實現營業收入2045.57億元,比上年增長5.05%,歸屬股東的凈利潤556.41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海通國際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林加力表示,綜合最新發布業績快報的A股上市銀行情況看,其中興業銀行和蘇農銀行都呈現出利潤加速+不良下降+撥備提高+貸款占比提高的良好態勢整個行業將呈現業績向好態勢,而不僅是個別公司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2021年銀行業總體盈利水平或均將保持較快增長去年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帶動了我國經濟的復蘇,預計或將有8%以上的增速,這為上市銀行經營業績的提升奠定了基礎而2020年受疫情因素影響,銀行凈利潤普遍較低,因此基數較低,也推高了2021年銀行業業績的增長速度
開年來板塊漲幅排名第二
由于業績報喜,銀行板塊開年至今表現亮眼。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12日收盤,銀行板塊今年以來上漲4.2%,在申銀萬國31個一級行業中,漲幅排名第二而開年以來,各大指數均錄得不同程度的下跌:滬指跌1.16%,深成指跌2.94%,創業板指跌5.6%
具體到個股來看,成都銀行和興業銀行年初至今漲幅分別為16.5%和12.24%,江蘇銀行,郵儲銀行緊隨其后,累計漲幅分別為12.87%和9.8%,已發布業績快報的蘇農銀行和常熟銀行,分別上漲11.5%和8.93%。
光大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發布研報認為,未來一個時段銀行板塊有望維持強勢原因有三:一是房地產風險階段性緩釋,市場悲觀預期處于修復過程中,二是穩增長抓手在于穩投資,穩投資需要寬信用,市場對寬信用有期待,三是資金對低估值板塊偏好提升,銀行股開年通常有較好表現
王一峰還復盤近十年銀行板塊表現稱,多數年份第一季度銀行板塊走勢較好,特別是1月份,剔除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銀行板塊錄得相對收益的勝率高達90%。。
華泰證券分析師沈娟表示,看好三大因素驅動下的板塊修復行情業績方面,預計2021年上市銀行基本面有望持續向好,利潤同比增速達到12.9%,伴隨著部分銀行業績快報披露,有望催化板塊行情當前銀行板塊PB僅為0.65倍,股息率接近5%,配置價值較高,預計市場風格切換趨勢有望持續
中金公司表示看好2022年銀行股表現,2018年以來行業估值壓縮有望得到修復:一是穩增長政策發力見效,部分問題資產以重組方式化解,行業指標保持穩定,二是疫情沖擊后盈利重回穩健增長軌道,三是估值繼續調整的空間和幅度有限。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