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5日,美聯儲公布6月會議紀要。會議紀要顯示,幾乎所有美聯儲官員在6月會議上都表示,可能會進一步收緊政策,但收緊速度要慢于2022年初以來貨幣政策的快速加息。官員們普遍表示,未來的貨幣政策收緊將以較慢的速度進行。
會議紀要釋放了哪些信號?我們來連線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楊子榮。
從三個維度理解美聯儲貨幣政策框架
《全球財經連線》:紀要顯示,預計今年將有更多的利率上調,同時要放緩步伐,您認為年內可能還會加幾次息,加息幅度如何?
楊子榮: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絕大多數委員都贊同,在6月暫停加息一次,同時認為年內還會加息1-2次,加息的幅度大概在25到50個基點左右。如何理解美聯儲這樣的加息安排?我想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框架,也就是加息的速度、高度和時長。
2022年美國的通脹快速上行,所以美聯儲最注重的是加息的速度,采取的是追趕通脹式加息策略。2023年美國的通脹已處于明顯的下行通道,所以美聯儲放慢了加息的速度,更關注加息的高度與時長。那么對于6月的議息會議來說,美聯儲需要觀察更多的經濟和通脹數據來決定下一步的貨幣政策安排,所以決定暫停加息一次。
降息取決于就業、通脹和金融穩定
《全球財經連線》:在過去的七個月里,核心PCE一直徘徊在4.6%-4.8%的區間內。通脹回到美聯儲設定的目標還面臨怎樣的挑戰?從這個角度看,距離降息還有多遠?
楊子榮:當前美國的核心通脹表現出了較強的粘性。美國的核心通脹主要由工資來推動,而工資取決于勞動力市場的供給與需求,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勞動力市場的供給處于一種持續短缺的狀態,勞動參與率比疫情之前還低了0.7個百分點左右。另一方面勞動力的需求又非常旺盛,職位空缺率和離職率仍然很高。判斷未來的核心通脹走勢,主要看勞動力市場的供需短缺情況會不會出現改善。
從供給面看,這0.7個百分點的勞動參與率損失主要由提前退休人群所貢獻。這一部分人不大可能再重回勞動力市場,所以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很難獲得根本改善。因此,只能看勞動力的需求面,即只有失業率上升,勞動力市場的需求才會下降,工資的增速才會回落,核心通脹也才會下降。
關于美聯儲降息的條件,主要取決于就業、通脹和金融穩定的不同情形的組合。最可能的一種情形是失業率上升和核心通脹下行。美聯儲需要在兩者之間做出權衡,但難度在于目前無法預判失業率上升的速度和核心通脹下行的速度誰會更快。情形一,如果通脹快速下行,而失業率的上行速度較慢,那么美聯儲可能會緩慢降息。情形二,如果通脹緩慢下行,但失業率大幅上行或金融風險上升,那么美聯儲會處于一種兩難的境地,但是降息的可能性也會上升。
紀要稱,美聯儲正在努力應對復雜的經濟前景。一方面,通脹存在上行風險,另一方面,經濟增長正面臨下行風險。美聯儲繼續維持經濟衰退的判斷,預計將從10月左右開始,持續到明年3月,衰退過程將是溫和的。不過美聯儲也表示,不排除經濟繼續緩慢增長,從而避免衰退的可能性。
目前來看,美聯儲持續收緊貨幣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如何?美國經濟當前面臨哪些風險,實現軟著陸的前景如何?我們來聽聽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的解讀。
美聯儲激進加息對經濟帶來沖擊
《全球財經連線》:目前來看,美聯儲持續收緊貨幣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如何?
劉英: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是多個方面的,通脹的上行風險和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兼具,而這正是我們從美聯儲會議紀要看到的其提出的復雜經濟前景。
一方面,美國陡峭加息10次,從零利率提到5%以上,通脹并沒有降到2%左右的目標,而且此次會議上提出,可能還要到2025年才能夠讓美國通脹降到2%的水平。
這當然是因為美國通脹根源并沒有消除,無論是超發的貨幣,還是財政的刺激,亦或是勞動力工資與通脹螺旋式上升,亦或是地緣沖突和對其他國家加征的高額關稅等等。
如果說通脹還勉強容忍的話,那么陡峭加息對經濟的抑制和衰退就更加難纏,而美聯儲陡峭加息對于經濟的抑制影響已經呈現。盡管本次美聯儲預計,美國今年經濟增長的速度翻倍,也就是達到百分之一。與此同時,它預計美國經濟衰退,也就是溫和衰退的風險,與可能規避衰退的概率相同,也就是說美聯儲其實承認了激進加息對經濟帶來的沖擊。
美國經濟軟著陸可能性降低
《全球財經連線》:美國經濟當前面臨哪些風險,實現軟著陸的前景如何?
劉英:美國經濟當前面臨的風險來自五個方面,軟著陸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第一方面是通脹的風險。
第二方面是經濟衰退風險。
第三方面是銀行業的風險。特別是中小銀行業的這個根源并沒有消除,也就是高利率水平在資產端使資產減記,在負債端使資產流失。兩方面擠壓使得中小銀行業的風險依然存在。
第四方面是商業地產的風險。如果這些主要為商業地產提供貸款支持的中小銀行也出現問題,或者惜貸,即使不存在高利率也會讓商業地產融資成本高企,出現風險問題。
第五方面是美國的債務風險。伴隨美聯儲持續加息,債務問題和債務風險進一步加劇。其中,盡管美國政府超過31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務上限調整至2025年,但是這個問題本身并沒有解決,它的根源依然存在,還是存在債務風險的。
美股在上半年表現強勁,道指累計上漲3.8%,納指累計上漲31.7%,錄得自1983年以來最好上半年表現,標普500指數累計上漲15.9%,為自2019年以來最好上半年表現。美聯儲加息如何影響下半年美股走勢?對投資者有哪些建議?我們來看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依農對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杰的采訪。
下半年美股波動性或加大
《全球財經連線》:美聯儲加息政策將如何影響下半年美股市場走勢?
王昕杰:目前,市場仍預期美國會面臨經濟衰退。
但整體而言,市場還是較易受貨幣政策預期的干擾。所以,我們預期美國股市除了貨幣政策層面上的波動性干擾外,其實投資人應該更關注,如果明年一季度美國進入衰退環境,肯定會有不同行業的美股較為容易受到衰退影響。因此,我們除了(關注)貨幣政策外,更應該關注在宏觀環境變化下,容易受到經濟衰退影響的行業該如何避免(受其影響)。
我們建議轉向在周期當中更具防御性的,比如必需消費品,以及今年以來企業盈利出現上調的行業,像通信服務。此外,對于今年上半年表現比較突出的科技相關的板塊,如果整體估值相對比較合理,其實也可以做重新布局。
但短線上來講,我們認為今年下半年相較于上半年,可能波動會加大,特別是順應著宏觀環境可能向下的過程中,投資人受到沖擊時,資產波動的可能性還是會偏大的。
投資者應提前布局
《全球財經連線》:紀要公布后,美股市場小幅波動下跌。你怎么看目前的市場情緒及預期?對投資者有何建議?
王昕杰:6 月份的會議紀要公布之后,其實市場上認為 7 月份美聯儲加息的概率是大幅提升的,在這個背景下,股市相應地有所反應,出現了比較悲觀的情緒。我認為這個情況其實會普遍發生,一旦加息預期出現,股市等風險資產的反應就是向下,一旦加息預期緩解,可能就會反彈,這樣的波動會伴隨著下半年的市場。
我們的預期是,進入到下半年整體的通脹應該會趨勢性逐步往下,它可以降低美聯儲加息的必要性。如果再加上一些其他宏觀數據表現偏弱,美聯儲加息必要性下降,并不是非要加息不可,所以關注點可能還是在于通脹是不是在逐步向下。當然,投資人除了CPI 數據之外,在會議之前的褐皮書報告,已經出現一些端倪。
對于個人投資人來講,我們建議大家,除了關注通脹與貨幣政策之外,宏觀環境的變化對投資標的的影響表現反而會更直接一些,應該提前去做一些布局,從而預防可能的宏觀經濟的衰退導致資產價格下跌。
策劃:于曉娜
監制:施詩
制作:實習生沈楠
拍攝:實習生焦宇
新媒體統籌:丁青云 曾婷芳 賴禧 黃達迅
海外運營監制: 黃燕淑
海外運營內容統籌: 張然
海外運營編輯:唐雙艷 吳婉婕
海外項目經理:莊歡
海外商務合作: 黃子豪
出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