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場白:新時代蘊含新機遇,新征程充滿新希望十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十年來,廣東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就在一個偉大的時代奮斗,正是時候無數追夢人融入了昂揚的時代洪流,通過勇氣和毅力實現了個人的成長,通過共同的堅持見證了歷史的輝煌
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南方客廳》欄目推出逐夢新時代新征程——我眼中的十年系列訪談,聚焦新時代十年巨變,對話專家學者,先進典型,各界代表,聚焦他們關心的話題,講述身邊的故事,暢談十年來他們眼中的變化,展望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請注意
就業是民生之本,關系到每個人的福祉新十年中國勞動力市場和居民收入分配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中央黨校社會與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賴德勝特聘教授,長期保持對就業與收入分配的研究采訪中,他表示,高質量就業是過去十年的就業主線,這不僅體現在整體工資收入和工作穩定性的不斷提高,還體現在工作和生活更加平衡,勞動保障不斷加強,新的就業形式不斷涌現也成為穩步擴大就業的重要力量
賴德勝還注意到,在推動轉型升級的同時,廣東還進一步推動實施粵菜大師,廣東技師,南粵家政三大工程,幫助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他認為這是一個及時的,有遠見的,領先的舉措,不僅成為廣東的一張靚麗名片,而且產生了強大的溢出效應
人物傳記
賴德勝,現任中央黨校社會與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曾入選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級文化大師,四人組人才,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致力于勞動力市場,就業,收入分配,人力資本等領域的研究國務院就業領導小組專家庫成員,中華全國總工會理論與勞動關系智庫專家,兼任中國勞動經濟學會副會長,勞動力市場分會會長,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副會長
形成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
這是一個偉大的成就。
南方日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改善從你的分析和研究來看,這背后的主要驅動力是什么
賴德勝:新的十年,我國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趨于縮小,居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改善。在我看來,核心驅動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十年來,我們提出并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發展的均衡性和充分性,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定了實現共同富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出臺了一系列縮小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
第二,繼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確定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中國加強稅收調控,合理調節過高收入,促進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一直在不斷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新時期,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不斷擴大,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為縮小收入差距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三,我們繼續加大對重點人群和重點地區的支持力度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扎實推進共享發展,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不僅使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而且重視改善貧困地區發展條件,增強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同時,通過東北振興,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不同地區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
南方日報: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對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至關重要如何看待我們過去十年在這方面的努力,接下來如何加速實施
賴德勝:橄欖型是一種相對穩定有效的分配結構,有賴于中等收入群體的不斷擴大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數量已經達到4億多,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繼續加強普惠性人力資本投入,為低收入人群提高受教育水平,增強發展能力創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條件,加快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專業技能水平,增強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一方面,要想辦法增強社會流動性,另一方面,要改革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破除阻礙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構建合理,公平,順暢,有序的社會流動格局,讓每個人都有通過努力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
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
持續改進
南方日報:對過去十年中國就業市場的觀察和研究有什么發現。
賴德勝:過去十年,中國人口結構和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度調整,勞動力供求雙方都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由高速轉向中高速,同時也受到中美經貿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導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穩定就業面臨挑戰但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并放在宏觀政策層面,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
近十年來,我國登記失業率和城鎮調查失業率一直保持在較低水平2020年和2021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不利局面,中國城鎮年平均失業率仍分別控制在5.6%和5.1%,基本實現充分就業
其中,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城鎮就業比重從2012年的48.9%提高到2021年的62.7%,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就業比例分別從2012年的33.5%,30.4%和36.1%變為2021年的22.9%,29.1%和48.0%第三產業的就業吸納能力不斷提高
當然,就業質量也在不斷提高高質量就業是過去十年就業的主線,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就業質量的提高不僅體現在工資的快速增長和就業的穩定,還體現在工作和生活更加平衡,勞動保障不斷加強,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和公平性不斷增強
令人高興的是,新的就業形式不斷涌現,這不僅反映了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為代表的新科技進步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也表明中國利用科技進步促進更高質量就業的能力不斷增強事實上,新的就業格局已經成為最近幾年來穩步擴大就業的重要力量
南方日報: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如何精準發力,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賴德勝: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減弱三大壓力但是,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不會變這是整體就業形勢保持穩定的基本盤同時,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面臨著相當嚴峻的形勢,需要我們多措并舉,綜合施策
首先,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把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優先目標,強化財政,貨幣,投資等政策支持就業的導向,增強重大政策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和重大生產力布局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切實提高經濟增長創造就業的能力
從就業供給來看,要加強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困難在這方面,財政和貨幣政策應給予特別支持同時,要注重營造更加公平的營商環境,營造國企敢做,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良好氛圍
從就業需求來看,要加強對重點群體的就業扶持大學畢業生就業是經線,農民工就業是緯線織好經緯,就業大局才能穩定今后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更好更快就業對就業困難人員和受疫情重創人員,要加強全力支持,確保就業有出路,生活有保障
三項工程
有很強的溢出效應。
南方日報:最近幾年來,廣東對粵菜大師,廣東技師,南粵家政三大工程建設進行了扎實的部署您對三項工程在保民生,穩就業,促發展方面的成效和潛力有哪些觀察和思考
賴德勝:高素質勞動者隊伍是支撐一個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基本力量當前,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正在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從制造大國走向制造強國,這需要一支規模龐大,技術過硬的技術工人隊伍作為制造業大省和制造業強省,廣東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正在深入轉型升級深化實施粵菜大師,廣東技師,南粵家政三大工程,可謂及時,高瞻遠矚,引領之舉在以小切口撬動大變革,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支撐高質量發展部署,促進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在,三個工程已經成為廣東的一張靚麗名片,具有很強的溢出效應我注意到,廣東將三項工程引入省際合作,幫助當地勞動者在當地或廣東實現高質量就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南方日報:對于進一步推動三項工程的高水平發展,您有什么建議。
賴德勝:建議既要重視硬技能的培養,也要重視軟技能的培養也就是說,要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注重培育誠信敬業,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勇于創新的職業精神
在技能人才培養中,要充分發揮政府,工業企業,學校和科研機構的作用,真正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努力打造貼近產業,服務市場的技能人才高地。
除此之外,在重視培養的同時,還要重視技能人才的使用,評價,激勵和開發,推動用人單位建立員工以技能提升,績效貢獻決定薪酬的激勵制度,營造尊重技能人才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暢通技術工人—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的成長通道和發展路徑。
相信擁有全國最大技工教育體系的廣東,在未來一定會在技能富民和技能強省中起到引領作用。
實習生鄭惠玉
協調人:尚立陽羅小華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