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創意
日前,我國首個畜牧期貨品種和活體交割品種——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掛牌上市,如今滿一周年。
在過去的2021年,生豬行業的風險管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回顧這一年的時間里,豬價從滿懷期待開始,后來滿是驚呆,最后以下跌收尾,波幅劇烈去年生豬期貨上市之后,恰逢我國生豬現貨市場的下行周期,在助力產業規避此輪價格下跌風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1月7日,生豬期貨累計成交量616.69萬手,成交額1.74萬億元而目前共有近2600多家單位客戶參與期貨交易和交割,大型養殖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態勢基本形成,中小養殖戶則以參與保險+期貨項目為主
為產業管理不確定性,生豬企業受益良多
此前,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等生豬養殖四大巨頭紛紛在投資者問答平臺上對2021年全年的出欄數做了預估按照目前的生豬出欄情況預計,上述企業2021年全年合計生豬出欄量或超過7500萬頭,擴張步伐明顯而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中國農業科學院朱增勇研究員曾表示,預計2021年生豬出欄量會達到6.8億頭
伴隨著生豬產業出欄量的增長,投入的成本也在不斷增加高速擴張的背后,也帶來巨額的負債2021年中,僅牧原,溫氏,正邦,新希望四巨頭一度總負債就高達2704億元
對于這一行業現狀 ,企業投資者在上市公司問答平臺上提到一點在生豬價格低迷情況下,公司出現虧損,對此公司有什么應對措施嗎在上市公司的回答中,除了主動調整了生產發展節奏之外,參與生豬期貨也是提到最多的方法之一
實際上,從當前來看,生豬期貨所發揮的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兩大功能正在逐步惠及產業鏈各主體通過近一年的關注與參與,生豬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紛紛對生豬期貨市場運行及功能發揮情況給予積極評價和高度肯定,同時也表達了對生豬期貨未來發展的期待
國內大型現代農牧業企業德康集團副總裁胡偉表示,對養殖端而言,如何更好的銷售生豬是一個重大課題我們參與生豬期貨,也是緊緊的圍繞著這個課題來研究和展開所以套期保值是我們的自然選擇公司自2020年10月份完成期貨專業團隊的基本建立后,生豬期貨套期保值交易是常態化運作
胡偉舉了一個典型案例在2021年2月底3月初,我國華東地區爆發非瘟疫情,不少市場主體認為未來生豬市場價格將大幅上漲德康集團期貨團隊通過分析河南,山東,江蘇等地產能后,確定即使這些省份因為疫情損失了40%的豬,全國生豬存欄量的損失也不會超過12.5%,頭均上千元的的養殖利潤必然調動生豬養殖戶養殖大豬,體重的增長完全可以彌補存欄量的減少,生豬價格仍有一定的下跌風險于是,公司賣出生豬期貨LH2109鎖定養殖利潤,鎖定價格隨后,生豬期貨在2021年5月開始下跌,公司期貨頭寸獲得了不錯的收益,一定程度彌補了現貨養殖上的虧損
我們通過賣出套保規避經營風險,是參與生豬期貨的直接受益者中糧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國金對記者表示,為應對生豬價格的大幅波動,生豬期貨的推出意義重大中糧集團一直高度關注生豬期貨的推出和運行,自今年生豬期貨推出后,中糧家佳康就根據自身養殖情況積極參與,通過賣出套保規避經營風險,是參與生豬期貨的直接受益者
牧原股份董事會秘書秦軍也表示,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我國生豬行業長期以來缺乏引導市場發展的價格發現機制,今年生豬期貨的推出為此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同時也為包括生產者和貿易者在內的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個管理風險的新渠道。
具體來看,我國生豬養殖企業一直以來都面臨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挑戰,在此情況下,推出生豬期貨有助于推動整個行業定價方式的轉變,企業可以通過期貨套保,倉單銷售,或者通過從場內產品延伸出的非標準品的交易等方式,來提前鎖定出欄價格秦軍表示,未來牧原股份將繼續加深對期貨品種及整個市場的理解,逐步增加參與度,為整個生豬行業的良性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根據消息顯示,對于持倉需求較大的大型養殖企業,可以向大商所申請產業客戶專用的套期保值額度,適當放寬持倉限額限制,從而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滿足了大型養殖企業對期貨市場的套保需求。。
同時,為了滿足產業各主體套期保值的需求,大商所持續擴大交割資源上市初期,大商所在農業農村部全國大區政策中劃分的東部區設立了14家交割倉庫今年6月,在東部區又增加了5個交割場點為交割倉庫,8月,進一步在河南,湖北地區增加4個交割場點,使生豬期貨指定交割倉庫增至15家企業的23個交割倉庫此外,大商所還發布了河北,陜西等9個生豬期貨交割區域的升貼水,為下一步在這些地區新增交割庫做好準備
生豬保險+期貨模式為中小養殖戶帶來收益
除了德康集團,中糧家佳康,牧原股份等大型企業之外,對于在我國數量占比眾多的中小養殖戶來說,生豬保險+期貨模式也已走入他們的日常經營管理之中。
在四川地區,豆蕊米農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四川家家樂飼料有限公司分別是主營生豬貿易和飼料生產的兩家小微企業兩家下游銷售客戶皆是中小規模養殖戶和散養戶,他們數量多,規模小,地域性強,形成了大集團照顧不到的客戶群體
豆蕊米的很多客戶甚至還是身處剛脫貧地區的小型養殖戶,如何與他們構建起緊密和可持續的業務關系往來成為了豆蕊米開展探索新模式的起點豆蕊米從生豬期貨上市以來,積極關注和參與生豬期貨套保,并在華西期貨的輔導下落地實施了四川省首單生豬交割
2021年,豆蕊米飼料下游客戶貴州赫章某生豬養殖戶通過華西期貨參與了大商所農民收入保障計劃,賠付率高達227%,參與的客戶感受到了生豬期貨的妙用,豆蕊米和客戶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了。
家家樂作為飼料專業生產的中小企業,多年來以常規化的銷售機制和策略在行業內謀求發展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后,產業格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客戶開始出現多樣化需求在與客戶溝通中了解到,在豬價高點,成千上萬的中小規模養殖戶投入資金擴張,但價格并非持續處于高位,豬價下行給他們的生產經營造成了困境受制于有限的經營規模和流動資金,他們無法分出人力,物力和財力組成套期保值部門來管理價格風險
因此,家家樂在銷售飼料時,在下游養殖戶購買仔豬時簽署合同,約定將來5—6個月后生豬出欄時,為下游養殖戶提供價格兜底服務與此同時,家家樂抽出飼料銷售利潤中的一部分作為期權費,向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購買對應的場外期權轉移風險,其中場外期權的承保周期,采價期以及數量等要素與現貨價格兜底合同均保持一致
截至2021年12月27日,家家樂已經與華西期貨風險管理子公司合作落地了兩單生豬場外期權,涉及生豬91噸,目前項目正在平穩運行中這項定制化的服務,在企業承擔較小期現價差風險的前提下,有效解決了養殖戶的經營難題,為企業也帶來了業務增量,提升了客戶信任度,增加了客戶粘性
為積極引導機構重點服務中小養殖戶,大商所在2021年農保計劃中加強對保障生豬價格項目的支持力度,使生豬期貨成為大商所首個上市當年便納入農保計劃的品種,共立項131個生豬期貨價格項目,覆蓋全國31個省份,覆蓋養殖戶近萬戶。
生豬期貨破解產業下行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生豬期貨上市之后恰逢我國生豬現貨市場的下行周期,在助力產業規避此輪價格下跌風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更多養殖產業鏈企業都在積極參與。
據統計,截至2022年1月7日,生豬期貨累計成交量616.69萬手,成交額1.74萬億元,日均持倉6.08萬手,LH2019和LH2111兩個合約共交割54手,全業務流程成功完成閉環,相關規則制度及流程設計得到了市場的全面檢驗。二是加強生豬交割業務培訓,為會員單位和交割倉庫全面解讀生豬期貨交割業務和流程,并以視頻,長圖,交割手冊等形式通過媒體渠道廣泛傳播。
具體來看,生豬期貨的成交和持倉呈現持續增長的狀態,價格波動相對現貨更為理性,能夠反映市場對未來價格預期變化,當現貨價格1月份高企時,期貨價格呈現貼水,而當現貨價格6,7月份跌入谷底時,期貨價格呈現升水,這給生豬行業的生產和消費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價格指引,也一定程度緩釋了現貨價格的過度波動。
目前,共有近2600多家單位客戶參與期貨交易和交割,大型養殖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態勢基本形成,中小養殖戶則以參與保險+期貨項目為主。
在生豬期貨上市之后,大商所深入實踐我為群眾辦實事,在確保生豬期貨安全穩定運行基礎上,通過調整套保額度,設計多元化交割服務,推廣大商所農保計劃等,滿足產業各主體套期保值的需求,切實做到了為企業辦實事,助行業解難題,促進了生豬產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針對當前在當前跨省運輸以點對點為主的情況下,為解決買方接到期貨交割的生豬后可能難以處理的問題,交易所設計了協議交收,養殖場回購,場外交易等替代交割方案,并與所有生豬交割庫溝通,由生豬交割庫幫助接貨買方協調物流和屠宰資源,便于買方處理生豬從9月和11月合約實際交割情況看,54手交割配對中,買方選擇協議交割方式自行交收的有17手,交割庫回購的有1手,使用交割庫推薦的物流車輛的有5手,交割庫推薦屠宰企業處理生豬的有13手相關措施在服務市場,提高交割效率等方面作用顯著
與此同時,交易所開展模擬交割和培訓,助力產業更好利用生豬期貨為引導各類主體全面準確了解生豬期貨交割規則,科學理性參與,確保生豬交割平穩,生豬期貨上市后,大商所在全國各生豬主產區累計開展組織各類培訓活動230場,通過制作交割手冊,拍攝交割教學視頻,制作交割長圖等形式立體化做好交割業務推廣,聯合交割倉庫和質檢機構,在河南,江蘇等地累計開展13次模擬交割,全方位檢驗現場交收流程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