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伊始,一場價格戰在汽車市場悄然打響,“油電同價”打破了一貫以來“電比油貴”的行情。而短短一個月之后,“油電同價”直接演化成了“電比油低”。然而對此很多消費者都不理解,這些說法到底是什么意思?
為何以往我們會說“電比油貴”?首先我們以比亞迪唐來舉例,在2019年,最便宜的純電動唐的售價是28.99萬,而當年頂配的燃油版唐缺只有16.99萬,幾乎貴了40%。因此,在不遠的3、4年前,“電比油貴”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然而回到2024年的今天,電池和其材料成本都在大幅度降低,比如一塊100kwh的電池組,其造價曾高達15萬,而如今成本只要3萬。尤其是其組成的重要部分——磷酸鋰礦石,從此前60萬/噸的價格直接跌倒8萬/噸。成本的大幅降低,自然也給整車的售價帶來了“春天”。于是乎,在相同甚至更低的價格誘惑下,究竟如何抉擇,自然也就成了消費者更糾結的事情。??
既然如此,在本期節目中,我們就帶來了緊湊型轎車年銷量前三的其中兩位,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他們各自的優勢。看看究竟是長居冠軍寶座的傳統燃油車代表——軒逸更值得考慮,還是以微弱優勢摘得第三的比亞迪秦新能源更值得選擇。
不可否認,軒逸的成功有一半要歸功于“經典”。實惠的價格加上低廉的用車成本,以及耐久表現,都是它在如今這個“新市場”中依舊可以獲得大份額的原因。只是當我們現在再去看諸如比亞迪這樣的蓬勃向上的自主品牌的時候,又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成長與強大。以往品控差、底盤差、饋電耗油等各種刻板印象,似乎早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實惠的價格、更豐富的配置以及相對提升不少的駕控表現。因此,在新能源依舊持續發展,且成本依舊有著下探空間的當下,我想他們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的占比都只會越來越大,其被選擇的理由自然也會更加充分。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