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前陸續出爐的年報來看,Robotaxi企業依然困于盈利難題。
日前,去年頂著港交所Robotaxi第一股光環上市的如祺出行發布財報。2024年,如祺出行總收入達到24.6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14%;歸母凈利潤雖同比收窄18.6%,但依然虧損5.64億元。
據梳理,2021年-2023年,如祺出行分別虧損約6.85億元、6.27億元、6.93億元,換言之,其4年來累虧超25億元。
無獨有偶,同樣在去年敲鐘上市的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兩家Robotaxi企業同樣面臨盈利難題。財報顯示,2024年,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經調整凈虧損分別約為11.14億、8.02億元。
盡管前述企業的Robotaxi已進入商業化運營階段,但距大規模商業化還有一段路要走。
對于Robotaxi服務收入下滑的原因,其解釋為根據合作項目的進度計劃,提供自動駕駛汽車工程解決方案的服務費降低了。不過,其也指出,由于在中國一線城市付費Robotaxi服務的拓展,乘客車費收入增長抵消了這一下降。
目前,各家企業都在加大對Robotaxi的研發投入。2024年,小馬智行加速第七代Robotaxi方案和車型的研發,經調整全年研發費用達10.06億元,同比增長14%。財報顯示,其第七代車規級自動駕駛系統方案成本相較前代大幅下降,降幅達70%;并通過與豐田汽車、北汽新能源、廣汽埃安共研生產,今年將落地三款第七代Robotaxi合作車型。
Robotaxi門檻是很高的,不是幾億,或者是十億就可以做成的。小馬至今融資也超過十幾億美金了,它確實不是一個10億美金以下的投資可以玩得起的東西。即便是在效率非常高的中國也需要超過10億美金,對標到美國,美國大公司的運營方式真的就是一個百億級門檻的事情。小馬智行副總裁張寧此前對藍鯨汽車表示。
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EO彭軍在財報中也表示,在技術成熟和充足資金的共同驅動下,公司正加速推進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拐點到來。他強調,小馬智行堅持Robotaxi業務優先、中國市場優先、一線城市優先的業務戰略,2024年在中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不斷擴大部署自動駕駛服務,建立強大的運營能力,在全球市場爭取更多市場機會。
如祺出行年報也顯示,去年其研發開支為1.41億元,同比增18.8%,主要由于與Robotaxi車輛及相關軟件有關的折舊及攤銷開支增加,以及研發活動導致Robotaxi自動駕駛安全員的服務費用增加等。
其在財報中指出,將繼續落實各項業務策略,包括利用成功經驗將在網約車及Robotaxi出行服務市場的版圖拓展至國際規模;迭代其混合運營模式,即有人駕駛網約車與Robotaxi服務,提供流暢的Robotaxi乘坐體驗等。
此外,其日前還在官微上發布消息稱,正基于運營優勢探索包括飛行汽車在內的低空出行服務運營場景,打造立體化智能出行平臺。對于其在低空出行領域的規劃,如祺出行方面向藍鯨汽車回應稱,目前還沒有更多規劃,大方向主要是切入廣汽的立體化出行。
其并對藍鯨汽車表示,出海方面目前暫時沒有可以對外透露的信息,主要還是在國內做好出行服務,尤其是擴大了Robotaxi運營范圍。
當然,大舉押注出海的也有人在。日前,文遠知行宣布與法國自動駕駛出行網絡運營商beti攜手,獲得法國純無人駕駛公開道路測試和運營牌照。至此,文遠知行已同時擁有中國、阿聯酋、新加坡、法國、美國五國自動駕駛牌照。
與此同時,藍鯨汽車從文遠知行方面了解到,其目前已在10個國家30個城市進行自動駕駛的研發、測試和運營,旗下robotaxi、robobus、robosweeper等前裝量產產品已落地法國、西班牙、瑞士、新加坡、阿聯酋、日本等國家。
今年第一季度我們在歐洲真的可以說是多點開花,諸如法國、西班牙、瑞士。其中,西班牙是雷諾的臨時牌照;瑞士一個項目在機場內,另一個是robotaxi、robobus,是我們合作伙伴在做。文遠知行方面人士對藍鯨汽車透露,美國市場目前是跑測試,新加坡布局了小巴和環衛車隊,阿聯酋市場則與Uber落地了超50輛GXR的車隊。后續還會持續發力歐洲、中東、日韓市場,主要看當地客戶需要啥。
在各企業多元布局以及自動駕駛商業化持續落地下,誰將最先迎來盈利拐點,備受關注。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