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調風格,但不著急離場
信達策略研究
策略觀點:調風格,但不著急離場
最近兩周的調整,并不是由于交易擁擠,也不是來自盈利和經濟預期的惡化從商品高頻價格,經濟預期,政策預期來看,很多經濟相關性高的板塊,基本面預期是有小幅改善的最近兩周的調整,可能主要源自于投資者調風格帶來的市場波動最近1個月,能夠明顯觀察到,幾乎大部分領漲的行業大多是今年整體表現偏弱的板塊,比如食品飲料,養殖,傳媒等,相比之前的半導體,新能源,資源品等,估值修復的成分更大一點這種邏輯的變化,意味著最近1個月賺錢的投資者和3—10月賺錢的投資者,投資理念,選股思路完全不同,也導致了賺錢效應的集聚性不夠強,從而導致了最近兩周市場的調整但是考慮到,整體的資金和盈利格局并沒有出現問題,對跨年行情的大邏輯不會有影響
最近兩周的調整,并不是來自交易擁擠近期部分板塊調整劇烈,導致指數最近兩周偏弱,但這一次調整,暫且還不需要擔心太多首先,這一次調整之前,市場各板塊的漲跌偏差并不是很大,2020年3月,2020年7月,2021年2月,2021年9月,幾次重要的調整前,一級行業3個月漲跌幅標準差均達到了15%—20%的高位,局部存在著較大的交易擁擠11月以來的上漲,板塊差異度并不是很極端
從各板塊的換手率來看,也不是很極端今年最強的新能源車板塊,換手率從8月以來持續下降,當下的水平并不高最近1個月表現最強的食品飲料,板塊換手率略有回升,但整體也處在較低水平
調整也不是來自盈利的進一步擔心最近1個月,經濟預期有所穩定從主要工業品價格來看,11月下旬以來持續反彈雖然力度比8—9月的上漲弱很多,但至少意味著,傳統的周期性行業基本面格局有所穩定
經濟預期的修復,背后有兩個原因首先是12月降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讓投資者對2022年的政策基調有了較大的樂觀修正,這一影響預計還將持續到明年初其次,如果從經濟指標超預期的情況來看,宏觀經濟指標已經有Q2—Q3不斷低預期的狀態,改變為小幅超預期
主要是因為投資者調風格帶來的市場波動鑒于交易擁擠度和經濟預期都沒有出現問題,最近兩周的調整,可能主要源自于投資者調風格帶來的市場波動最近1個月,能夠明顯觀察到,幾乎大部分領漲的行業大多是今年整體表現偏弱的板塊,比如食品飲料,養殖,傳媒等
這些板塊雖然也有基本面改善的預期,但相比之前的半導體,新能源,資源品等,估值修復的成分更大一點,景氣度改善的數據支撐偏弱這種邏輯的變化,意味著最近1個月賺錢的投資者和3—10月賺錢的投資者,投資理念,選股思路完全不同,也導致了賺錢效應的集聚性不夠強,從而導致了最近兩周市場的調整但是考慮到,整體的資金和盈利格局并沒有出現問題,這一次波折應該會比較小,對跨年行情的大邏輯不會有影響
短期策略:跨年行情的風險最早在1月中支撐這一次跨年行情的動力主要有3個:估值反彈+穩增長+居民資金季節性回升第一個動力是估值反彈,3月份以來,部分板塊調整的時間和幅度均較大,存在著估值修復的必要第二個動力是跨年前后偏樂觀的政策,伴隨著降準的落地,跨年行情將進入穩增長預期主導的第二波上漲只有前兩個力量只能支撐市場漲到1月,隨后需要驗證居民資金的活躍度和穩增長政策落地情況,如果能夠持續改善,則跨年行情還可以持續到3月,我們目前的判斷還是樂觀的,建議投資者積極參與跨年行情
行業配置建議:近期市場選股邏輯仍然沿著估值修復展開,有兩條主線:一是消費板塊的技術性反彈,除了近1個季度持續反彈的食品飲料,農林牧漁之外,受疫情壓制時間較長,前期調整幅度較大的旅游,酒店,以及商貿零售在12月開始輪流表現二是穩增長相關板塊的估值修復,房地產產業鏈也有表現由于現在是業績真空期,我們對2022年全年的業績展望偏謹慎,我們認為估值修復將會是跨年前后最核心的選股邏輯配置建議:軍工,酒店,航空等行業供需周期獨立,2022年可以全年關注金融地產一般在經濟下行的中后段進可攻退可守,穩增長力度未來半年會逐漸加強,可以超配半年,食品飲料,家電,計算機,傳媒等今年表現較差的板塊,處在季度性反彈的過程中
上周市場變化
上周A股多數下跌,其中上證50領漲申萬一級行業中,農林牧漁,食品飲料,建筑材料領漲,電氣設備,有色金屬,鋼鐵領跌概念股中,獨家藥指數,禽流感指數,豬指數領漲,鋰礦領跌
風險因素:房地產市場超預期下行,美股劇烈波動。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