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外遷的一些制造工廠或產品,在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變革等新經濟浪潮的推動下,有些出現了回歸上海的趨勢,確切地說,智能制造效率提升讓這些行業企業回歸,疫情其實也助推了一把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新近在受訪時說
面對新一輪智能制造發展大潮,上海如何迎接回流的制造業,又如何重塑這座城市的制造基因。
躋身國際大都市 上海還要不要搞制造。
上海是中國近代重要的民族工業發祥地,民族品牌發源地和集聚地20世紀30年代,上海工業產值約占全國50%1978年,上海工業總產值達到207億元,占全國八分之一,形成了上海牌手表,鳳凰牌自行車等一批家喻戶曉的上海品牌
國際大都市的制造業占比在下降而今的上海還要不要發展制造業
吳金城表示,簡單拿整個上海跟紐約,巴黎,倫敦,東京這些國際大都市比,不太具有可比性,拿外環線以內的上海,跟國際大都市比,是比較有可比性的,然后我們再分析產業結構上海外環線以外的區域,相當于一些國際大都市的衛星城,比如紐約對面的新澤西,東京附近的千葉,衛星城有廣闊的產業發展空間,這是一個城市群的概念
世界銀行研究團隊曾做過一個報告,里面提到,像上海這樣一個特大型城市,制造業占比應該在25%至30%之間。
這些年來,上海一直強調制造乃城市基因,制造轉型不代表放棄制造,守住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25%左右這條紅線。
創建新賽道 制造回歸上海需要哪些條件。IT之家了解到,J7整車智能工廠位于中國一汽廠區,占地55萬平方米,總投資125億元,設計年產能5萬輛,于2020年6月破土動工,歷時500余天建成。。
2021年上海工業增加值預計突破1萬億元,成為全國首個工業增加值過萬億的城市,工業投資是支撐未來產出的重要動力,今天的投資就是明天的產出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劉平說他解釋,工業總產值與工業增加值并非一定成正比,原材料等中間投入更少,工業增加值才更高,工業增加值更體現工業在質上的提升
在劉平看來,伴隨著上海以智能工廠建設推動經濟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對于制造企業而言,土地可以得到非常集約化,高效率的利用在疫情期間,機器工人讓智造企業的復工復產沒有那么窘迫,因為當時工人從外地回來還比較困難,機器工人與在滬員工協作生產,保障了上海復工復產的平穩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智能制造推進處處長韓大東也表示,伴隨著智能工廠變得更加數據驅動型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型之后,制造業煥發新生,不再依賴傳統的土地,人才和資金,而更多對知識技能型人才,金融,生態,產業鏈形成依賴,這反而推動制造業再次回到上海。
他指出,制造業回歸上海需要具備三個條件:其一,建設智能工廠,不是簡單的手動,半自動和自動化工廠其二,生產智能產品,生產高附加值,高技術水平產品的企業,才更適合去建設智能工廠其三,在企業生產經營全鏈條過程中,企業要有數據驅動的概念,也就是要讓制造業的數據發揮價值
上海計劃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推動建設100家智能工廠韓大東介紹說,上海將從3個維度深入實施智能工廠專項行動:一是按照金字塔型分層分級推進,即通過標桿性智能工廠引領,智能工廠示范,智能制造優秀場景推廣三個層級,形成智能工廠梯度培育體系二是按照一業一策分類推進,聚焦電子信息,汽車,高端裝備,生命健康等六大重點產業,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三是重點推進裝備雙數工程,即數字化制造裝備和裝備制造數字化,讓智能工廠成為數字裝備的賽馬場
智能工廠是制造業的底座,永遠不過時,永遠在路上韓大東說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