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東軟集團和同濟大學共同建立的未來車載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正式落成。在同濟大學充滿科技與人文的校園里,雙方以聚勢領航 AI啟智途為主題舉辦揭牌儀式,標志著這一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平臺正式啟航,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的雙向奔赴將助推智能汽車駛入嶄新階段。
聚焦三大技術方向定義智慧出行新標準
在政策支持與技術突破雙輪驅動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已進入規模化應用快車道。聯合實驗室的成立,正是瞄準這一產業升級窗口期。依托同濟大學在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等領域的學術積淀,以及東軟在智能汽車互聯領域豐富的產業經驗,聯合實驗室將重點攻關三大方向。
車載AI輕量化:優化算法,開發瘦身版神經網絡模型,提高芯片流暢運行高階功能,打破算力桎梏,降低系統能耗。
增強現實導航:通過虛實融合技術,將導航信息與真實路況疊加,解決復雜立交、夜間行車等場景下的迷路焦慮,提升駕駛安全性與交互直觀性。
多模態交互:整合語音、手勢、生物識別等多維度交互,讓車載系統更自然地理解和滿足用戶需求,實現更便捷、舒適的艙內體驗。
技術落地從實驗室到用戶的最后一公里
技術必須服務于人,讓智能汽車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實現真正的lsquo;人車共情rsquo;。同濟大學校黨委副書記劉潤強調:此次合作中,東軟提供產業落地經驗與資源,同濟大學貢獻前沿技術儲備,雙方將形成lsquo;技術研發-場景驗證-產業應用rsquo;的閉環。不僅快速突破技術瓶頸,更強調場景化應用,力爭將功能創新轉化為用戶在每一公里駕乘中可感知的價值。
例如,針對城市擁堵場景,研發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幫助車輛預判周圍環境變化;為新手司機設計實時車道級導航提示,降低駕駛壓力;通過輕量化AI模型,讓車載系統持續學習用戶習慣,提供個性化服務等。同時,實驗室還將聯合培養復合型人才,為行業輸送兼具AI技術與汽車工程知識的專業力量。
東軟集團首席執行官榮新節表示:東軟期待與同濟大學并肩,以聯合實驗室為原點,開啟一場關于lsquo;人車共生rsquo;的深度探索。以破界思維重構技術邊界,通過lsquo;前沿探索+場景落地rsquo;鍛造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技術成果。
未來,東軟將繼續聚焦技術攻堅與人才培養,加強產學研合作,搶占全球科技競爭制高點,讓每一次出行都成為智慧與創新的流動載體。
鄭重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與本站立場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2023年2月15日,湯臣倍健與美團買藥在北京舉辦了2023
2021年收入增長目標應能確保實現,2022年收入增長預計將
具體來看,一是簡化業務流程和材料,便利北京冬奧會相關區域內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
,據索尼官方消息,新星粉,銀河紫,星光藍,三款全新配色Dua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2021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